中超16队更名一览(中超足球队更名)

2024-04-15 09:43:09 59 0

中超新赛季第一支改名球队出现!因欠薪而改?还是因为情怀呢?

如果只有2个选择,当然是为欠薪而改!为情怀,改回武汉卓尔不是更好?反正隔壁J联赛都改回企业名了,陈戌源自然也不会反对吧!刚好瞌睡来了,递个枕头说不定还拿表扬了!

前脚蒿俊闵刚刚公开讨薪,后脚就改名,呵,摆明就是欲盖弥彰,说什么不影响城市形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天下谁人不识君呢!

当足协陈戌源限薪令一出,500万到300万,就意味着球员合同得重签了!广州恒大率先推出60万封顶,又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武汉卓尔不想别人讲闲话,又不好模仿广州恒大,干脆换个马甲,也算开了先河!

所以,中超新赛季第一支改名球队出现,就是为了转移欠薪视线,为了限薪重签合同做准备的!跟情怀一点关系也没有!您认为呢?

中超改名一地鸡毛,关于上海海港足协何时给说法?

上海上港改为上海海港,只要他符合规则那么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然,如果北京国安改为北京国泰民安,广州恒大改为广州恒久远大,就会出现各种争议。

***足球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职业化开始,倒闭的球队多如牛毛。归根到底是投资人对于职业足球的认知并不清晰,以至于为了短期行为而放弃球队的长远打算。当然,这是建立在风雨飘摇的***足球大环境上面的。投资人的短视,管理者的不作为让整个足球市场变成了“任务”,当足球投资者认为利益被严重干扰之后就会迅速抽身。当然,足球市场的优胜劣汰以及投资者的“投机心理”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而足球俱乐部为了生存需要满足新投资者的各种要求,就可能出现球队被冠名的情况。也就是说,投资人希望通过冠名而达到短期利益,甚至是长期利益的体现。而足球俱乐部也需要投资人的金钱去发展甚至是生存。而这一切都应该让足球市场去决定,而不是管理者“拍脑袋”不顾实际情况。每支俱乐部都有“改名”的疑惑,更多的是“生死”的抉择。

上海上港最终改为了上海海港,可见他们在改中性名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而***足协也让他们通过。这是一方面尊重上港队改名的结果,也是给其他球队提供了新的改名之路。但是恒大改“恒久远大”?相信很多球迷都被这一则新闻“吸睛”,甚至会彻夜难眠想着“恒大”是不是又回来了。

万万没想到的就是,正当大家在猜测爆料的记者是不是故意“***心”中性化改名的时候,却有媒体人直接给恒大“扣帽子”。该媒体以《广州恒大不讲武德:曝中超霸主要改名恒大远大》为标题,认为恒大改队名“不讲武德”。那么问题就来了,前有上海海港(上港)和国泰民安(国安),轮到恒大换队名咋变成“不讲武德”?

“恒大改为恒久远大”,这个消息是“PP体育”最先报道的,但是该媒体并没有详细说明是哪位记者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恒大改名的消息。根据该媒体的消息称,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在春节前就中性化名称变更一事,向***足协重新进行了提报。

随后,网络上瞬间引发了热议,不仅有对于恒大改为“恒久远大”是“不讲武德”,还有就是认为恒大故意“***心”足协的中性化改名,或者是对于上海上港改为上海海港的不满。但是,这一则消息并没有得到恒大俱乐部和***足协的确认,该消息的真实性存疑。

上海上港改为上海海港,北京国安上报国泰民安,在公平性的范畴之内恒大改为“恒久远大”也是可以的。其实,根据中超改名规则可以了解到,“ 俱乐部名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也不得使用上述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相似或相近的汉字或词组。”上海上港改为上海海港,只要他符合规则那么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然,如果北京国安改为北京国泰民安,广州恒大改为广州恒久远大,就会出现各种争议。

为什么中超球队经常改名,而五大联赛球队几乎不改名?

这就叫球队文化,球队底蕴。中超踢着功利化的足球,不改名那就奇怪了。

我们所熟知的五大联赛,基本都拥有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球队文化和底蕴了。不管赞助商怎么变,球队队名基本都不会改变的,这是球队的原则。

而到了中超,一旦投资者发生改变,球队冠名肯定也会发生改变。譬如,广州恒大淘宝、上海上港、重庆斯威等等。其实,想想也很正常,我出资了,球队冠名当然有一定话语权。所以,名字变来变去,在中超很正常。

不过,我认为一支专业的球队名称是不应该变来变去的,相信很多球迷也是这么认为。

(我是10号观球,与你一起分享足球场上的快乐和感动)

怎么看待中超俱乐部改名?

多年酝酿一朝落地,中性化终究还是强势来袭!中性化改名其实并不是足协一天两天刚想出来的政策,酝酿了许多年!美曰其名为的是和所谓的欧美足球百年俱乐部的经验接轨!因为这些年,***足球的一个乱像就是大多数球队的名字总是像昙花一现一样,谁冠名或者谁接手球队就按照新东家的意愿进行改名,造成中超联赛自创建以来一直从未更名的球队了了可数,大多数球队名字如过眼云烟一般,三年五载变“改头换面”!

为了杜绝这样的混乱情况,足协一刀切的要求所有的职业俱乐部必须按照要求进行中性化改名,杜绝再因为出现俱乐部权属发生变更导致球队更名的情况出现。早在几年前足协对于中性化改名的计划早就曝光,只不过到了2021年才到了政策落地的时刻。客观来说,足协也得给了各个俱乐部时间进行名称重新选定,只不过先不说改中性名是不是正确,就从正政策落地来的大众的反应来看,改变终究还是引起阵痛!

反抗已是徒劳,政策落地也是必然趋势!现如今部分球队已经完成了中性化名称的更改,如大连人、广州队、广州城、洛阳龙门等等。但是还是众多中超球队可以完成更名动作,大概也还在作最后的“挣扎”亦或者“观望”。现在“闹”的最凶的当属于已经宣布更名为“洛阳龙门”的河南建业,最近河南球迷的愤怒表现可谓是遍布网络,大有鱼死网破的趋势!当然理性来看,河南球迷这波操作其实于事无补,更多的也只是让全国球迷围观,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这样说并不是说不支持他们,只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在众多球队已经完成改名的情况下,河南建业的更名也只是“例行公事”,只要符合足协的要求,球迷再怎么闹也是枉然!不然球迷一闹,球队更名就有所改变,岂不是太过儿戏。

一次中性化变革换来的效果并非想象的美好,***职业足球的未来充满消极变数!话说回来,这一次的中性化名称变更对于***职业足球的变革来说,绝对已经是势在必行,而且必然会贯彻执行,造成的后果还不可预知。想必消极影响肯定会显现,就是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中性化名称的变革肯定大大打击足球投资人的热情,中超联赛在一度火热之后必然因此降温!

很明显,大众都知道当前情况下***的职业足球想要盈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海上港那种形式除外)。在明知道不能直接盈利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些年那么多投资人依然热情不减,巨资投入?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以随便砸坑了,无非就是看到了中超联赛这些年影响力不错,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好的广告效益,最明显的例子当属于广州恒大,无可争议的说恒大集团靠着广州恒大这支球队得到了相当巨大的回报,甚至可以说没有广州恒大这支球队,就不一定有当下恒大集团的风光。部分集团亦或者企业也是看到恒大集团得益,纷纷跟投中超球队,意图靠着养一支中超球队来为企业造势谋得广告效应罢了!

直接的利益点被“扼杀”,投资人凭什么拿巨资“打水漂”?球队的名字的最好的广告语,足协的中性化名称要求,直接让投资人靠着养一支中超球队来宣传企业的目的遭受毁灭性打击,可想对于投资人来说会有多么大的影响。养一支中超球队都是数亿资金起步,那么多钱投进去,不能直接盈利不说,到头来想要的宣传广告作用也没有,那么还如何让投资人原因继续砸钱!谁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当投资没有利可图,凭什么让老板继续重金投入?谁也不想拿钱打水漂来玩吧!所以足协的中性化改名要求会直接导致接下来中超投资热度急剧降温,至于这个政策能坚持多久,那就看***果有多严重了!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这一次***职业足球的中性化名称变革,其实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不会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因为政策已经颁布,而且已经有部分球队执行,没有什么理由来朝令夕改!只不过改名后的效果如何,影响多大多久还是需要时间去验证了!就是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多少XX城队,XX人队这样的中性名称,到时千篇一律,不知道足协作何感想了!

如今中超16个球队,哪个队改名次数最少,哪个最多?

感谢邀请,从94年推行职业化、04年改名中超以来,在***没有改过名字的足球的俱乐部是基本不存在的。一支球队在全国到处漂泊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是随着赞助商的不断变化,球队改名字仍然很普遍。下文就从1994职业化开始盘点各支中超球队的改名次数,其中深圳队最多,高达15次,华夏、大连、武汉最少,仅为3次。

1:深圳佳兆业,改名多达15次。

想起深圳足球,你可能首先会想起中超元年的冠军、连续多年成功保级,当时健力宝资助的深圳队风光无数,健力宝也为***足球青训做了极大贡献,两次降级,蛰伏7年中甲的深圳队终于在上个赛季闯入中超,使得北上广深都有了中超球队。虽然球队有15次的改名纪录,但是,至始至终没有离开深圳。

2:天津泰达,13次

如今泰达已经成为天津一哥,过往几个赛季都在苦苦保级的天津队本赛季换了一副模样,有机会冲击一下亚冠资格,从三星到康师傅再到亿利、泰达,这支球队也是一直没有离开天津,2011年 获得足协杯冠军成为球队最高光表现。

3:广州恒大淘宝,12次

从太阳神集团的创建到恒大的接管,四次升降顶级联赛后,广州足球终于迎来了爆发期,冠军拿到手软,进3球的最低消费成为常态,2015年,阿里巴巴入驻恒大,马云联手许家印共同推行金元足球。

4:北京人和,11次

从上海、陕西、贵州、北京都留下了这支球队的身影,流浪队在四处漂泊多年后终于落户北京,扎根丰台,虽赶不上国安那般风光,但是人和终于安定了下来。或许陕西球迷对球队当时的离开耿耿于怀,但是,了解***俱乐部生存现状后,我们又怎能忍心责怪?贵州时期的人和队无疑是巅峰期,2012-2013连续两年获得第四,进入亚冠。

5:重庆斯威,9次

雄起,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口号,10年降级,蛰伏中甲四年,14赛季再回顶级联赛,四年间,火锅城市热情一直不减,彭伟国、高峰、符宾是重庆的历史,速度飞快的大小摩托却是重庆的名片。

6:广州富力、江苏苏宁,7次

从沈阳金德到长沙金德再到深圳最后扎根广州,和恒大一样,富力也是房地产公司,但是球迷分流严重,越秀山不足一万的上座人数让富力坐实了广州老二位置。

江苏队的高峰期是在舜天时期,12和16赛季中超第二是最好的成绩,本赛季江苏队的表现着实让球迷愤怒。

广州富力

江苏苏宁

7:上海绿地申花,8次

无论这支球队如何改名,始终都会有申花两个字,申花已经成为上海足球的象征,虹口体育场蓝色的海洋也是足够震撼。多年来专注于引进切尔西球员,阿内尔卡,登巴巴,德罗巴,获得两个足协杯冠军,两个联赛冠军。

8:河南建业、北京中赫国安、上海上港、天津天海:5次

建业队曾经也有参加过亚冠的经历,2012赛季降级,2013提前一轮重返中超,也创造了降级第二年就升级的纪录,然而深圳却用了7年,武汉卓尔用了五年,重庆用了四年。

河南建业

北京国安

上海上港

天津天海

9:山东鲁能泰山,4次

10:武汉卓尔、河北华夏幸福、大连一方:3次

这三支球队很是稳定,都仅有过三次改名纪录,而且都是最近几年的升班马,武汉2018赛季、河北2015赛季、大连2017赛季升入中超。

武汉卓尔

河北华夏幸福

大连一方

欢迎关注、讨论,看足球选肥猫就对了。

中超球队改名规则?

去企业化,打造百年俱乐部

过去100天中超、中甲、中乙,中冠共22支球队解散谁是祸首?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不存在谁是祸首,重新洗牌重组也是一项不错的选项。

中超职业队更名,都有哪些烦心事?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在疫情之下的***职业足球,可谓算是波澜起伏,有悬念丛生,最后一地鸡毛。

在上半年时,疫情之下,赛制与规则赛程犹抱琵琶半遮面,遮遮掩掩终于6月份开赛。

然而赛会制的制度,让联赛失去了应有的精彩。

到最后,苏宁夺冠。

终于,众多球迷有了期待,下一个赛季可谓是众多强者的对话。

然而,休赛期最大的变数当数是限薪与改名。

此处改名,在网络上一搜便有。

最为闹心的,莫过于河南建业,北京国安,与上海上港。

河南建业,作为多年的老字号,是最先承受球迷的责难。

改名投票中,各种名称均落选,最后居然是搬迁洛阳。

建业的球迷纷纷不忿,烧球衣,贴大字报,堵俱乐部们,足协上访。

一切的一切,终归是无济于事。

而北京国安,又是另外一种态度。

我命由我不由天。

从一而终,国安的硬气便是对球迷最好的馈赠。

纵然现在还没有定下,可是俱乐部已经在积极的处理股权的问题。

而从改名风波开始,国安便准备着一条道走到黑。

一定要将老字号留下,一定要给球迷一个交代。

哪怕硬杠足协,也在所不惜。

至于上海上港,那是最为戏剧性的结果了。

改名潮一直默不作声。

突然之间被曝,改为上海海港。

而海港更是上港集团的内部刊物名称。

这可谓是一颗石子激起了万重浪。

很多球迷便根据陈***的原因,将上港列入了被照顾的名头之下。

此事沸沸扬扬。

虽然据说这个名字已经通过,可许多球迷对于足协的操作更是嗤之以鼻。

对于上港的感观一落千丈。

最后,足协办的事情,可真是差强人意。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