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300年都搞不定苏格兰,为何俄罗斯只用50年就同化东普鲁士?
这个问题让德国听了想骂人。
一边是北极熊占着自己的“龙兴之地”不撒手,一边是“搅屎棍”没事天天“脱欧”搅黄德国的一统欧洲大业。面对这两个宿敌,就像面对两个不同类型的漂亮妹纸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做选择题?让它们两个通通去死不好吗?
今天的欧洲,虽然总面积不过1016万平方公里,但是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48个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上国家最密集的地区。
国家的拥挤,本质上是因为民族的拥挤。而随着各民族的觉醒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的干涉,欧洲很多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典型如英国的苏格兰,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
但这种情况在俄罗斯身上根本不可能出现,典型如俄罗斯在二战后占领的东普鲁士地区,即便苏联解体,俄罗斯综合国力长期一蹶不振,但原属东普鲁士的加里宁格勒依然表现得十分“乖巧”,这和苏格兰愈演愈烈的“ 脱英”浪潮形成鲜明对比。
那么同样是主体民族同化“殖民地”,为何英国表示累觉不爱,俄罗斯就表示毫无压力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殖民”方式有高下
在静夜史看来,东普鲁士和苏格兰虽然都属于欧洲,但两者基本没有可比性。因为相比于英国对苏格兰的同化,俄罗斯对东普鲁士的“同化”显得太名不副实。
二战结束后,东普鲁士作为苏联战利品的一部分,被斯大林进行了粗暴的划分。除南部被补偿给波兰,成为波兰的瓦尔米亚-马祖尔省。北部则留在了苏联版图内,被俄罗斯和立陶宛两个加盟国瓜分,分别称作加里宁格勒和梅梅尔地区。
虽然十月革命后,苏联走上共产主义道路,但“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依然甚嚣尘上,隐藏在俄罗斯内心深处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依然根深蒂固,并成为斯大林的御用手段。
历史上在沙俄野蛮的扩张过程中,为达到一劳永逸占领殖民地的目的,沙俄每占领一地,便对土著居民进行野蛮的驱逐和屠杀。而这一做派毫无意外地在东普鲁士,尤其是加里宁格勒和梅梅尔地区身上再度重演,其结果就是东普鲁士境内的德意志人被全部驱逐出境,苏联以及波兰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种族换血。
因为手段如此野蛮粗暴,所以所谓的“同化”变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加里宁格勒早已是俄罗斯人的天下,境内几乎没有了德意志的痕迹,所以即便俄罗斯半死不活,这些自己人也不会改换门庭。
应该说,这种野蛮的种族换血确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4年克里米亚之所以如此轻易地被俄罗斯“夺走”,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克里米亚地区绝大部分都是俄罗斯人。
相比之下,英国的手段就显得太过“文明”。虽然英国历史上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对殖民地都进行了野蛮残暴的种族灭绝,但因为殖民地基本都在万里之外,所以英国更需要“以夷制夷”,这注定了英国的种族换血不可能像俄罗斯这样彻底。
苏格兰虽然和英国本土山水相连,但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苏格兰毫无意外也享受到了英国的“文明”。
更重要的是,在苏格兰加入英国前,曾不断反抗英国入侵,是英国难以啃下的硬骨头。而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格兰最终选择和英国“合并”而不是被占领,这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对苏格兰做出更大让步,包括保留自己的语言文化等,这为英国同化苏格兰增加了巨大障碍。
英国和俄罗斯种族同化结局的大相径庭,再度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和平”是不可能同化成功并维护国家统一的,只有战争这样的暴力方式才能消灭分裂势力,并威慑蠢蠢欲动的追随者。
2、国力强弱有差别
但战争从来不是你想打,想打就能打的。
对于英国这样的国家而言,虽然有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历史,拥有安理会五常之一的国际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英国能够对苏格兰随便动粗。因为英国如果这样做,可能非但无法达到迅速同化苏格兰的目的,反而会导致国家分崩离析,把自己也搭进去。
静夜史认为,如果非要将苏格兰和东普鲁士放在一起比较,那么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
苏格兰很大,而东普鲁士很小。
在以“袖珍”著称的欧洲,无论苏格兰还是东普鲁士都称不上“大”,但相比于他们的宗主国,差距就显而易见了。
虽然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量的海外领地,但自从二战结束被打回原形后,英国就只能将精力放在面积仅24万多平方公里的英伦三岛了。
因为“岛国”环境的限制,英国即使再努力体量也不会很大,尤其是将苏格兰彻底碾压,这就让英国非常尴尬。
相比之下,俄罗斯和东普鲁士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加上苏联时期对东普鲁士的无情拆分,使得加里宁格勒更显迷你。这样的体量,别说闹独立,就是游行都没有气势。
再加上俄罗斯和英国国力上的巨大差距,更为两国的殖民地命运增加了变数。
虽然俄罗斯和英国都是安理会五常之一,但俄罗斯怎么看都比英国更像个世界大国。
因为二战让英国一夜回到解放前,痛失霸主地位的英国为保持国际影响力,开始成为美国的忠实小弟,过上了狐假虎威的幸福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成为英国“脱欧”的幕后推手,而“脱欧”毫无意外就会导致苏格兰等地“ 脱英”的此起彼伏。
所以历史上的英国无法同化苏格兰,今天的英国在美国的操纵下依然对苏格兰无能为力。
而加里宁格勒作为红色帝国苏联留给俄罗斯的礼物,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了同化的必要。
作为俄罗斯眺望欧洲的窗口,加里宁格勒一直是俄罗斯导弹基地和曾经的波罗的海舰队所在地。
在北极熊的阴影之下,任何蠢蠢欲动的势力都要熊。
所以,英国用300年无法同化苏格兰不假,而且即使再过300年也无法成功。但俄罗斯同化东普鲁士绝对没有用50年,甚至5年都不用。
两相比较,除了手腕强度的区别,最重要的还是国力上的巨大悬殊。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国力,任何同化都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
想想中华民族先辈对周边广大地区的“同化”,不禁感叹他们的锲而不舍和高瞻远瞩,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今天的我们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之一。
而当下的中国并不平静,更需要我辈继承遗志砥砺前行!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为什么英国总冲在与俄罗斯交恶最前沿?
本月初,受到英国庇护的前俄罗斯“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被杀,英国首相特蕾莎12日宣布消息称两人死于俄产神经毒剂——“诺维乔克”,同时要求俄罗斯在13日晚给出合理解释,但俄罗斯并未回应,14日特蕾莎驱逐了23名俄罗斯的外交官员,而在15日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俄罗斯解释“中毒”事件。这起事件也导致两国关系出现裂痕,但是这并是英俄的第一次交恶。
我们先看看两国互相驱逐外交官的历史吧,1800年英国驻俄大使就因策划推翻沙皇保罗一世的独裁统治就被驱逐出境;1927年英国因为不满俄罗斯插手中国事务,驱逐俄罗斯大使,两国断交,双边关系破裂;1971年苏联特工利亚林叛变,英国根据其提供的名单驱逐俄罗斯100多位外交官员和在英工作人员,俄罗斯也驱逐25名英国外交官作为回应;同时2006年、2013年也有两名前俄罗斯情报人员在英国遇害;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英国有大量被策反的前苏联时期以及现在俄罗斯方面的特工,英国政府为他们提供庇护,同时俄罗斯还有大量的流亡人员、反政府主义者、以及富豪等移居伦敦,在英国这片土地大概生活了30多万的俄罗斯人。因此此次情报人员被害,导致一些被策反人员产生恐慌心理,质疑英国方面的保护能力,对于英国本身的情报安全系统来说是一次比较大的威胁;
再一点,历史上两国都是欧洲地区比较强盛的国家,日不落帝国的影子一直围绕着英国,18世纪开始,英国都是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而此时也是俄国比较强盛的时期,两国不断海外扩张,在利益上冲突不断,在争夺欧洲老大的斗争中谁都不甘示弱。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即使俄罗斯的民主人权不符合西方标准,但是德法却愿意和世界第一大国进行整治经济合作,并不硬碰硬,导致两败俱伤,但是相比之下,英国人表现的比较执拗,甚至强硬,这与他们的历史或许有分不开的联系;
还有就是英国已经脱离欧盟,这就意味着,他以后要和美国走的更近,欧洲一体的利益也肯定不如自己本身的利益重要,为了讨好美国,在与美国的老对手俄罗斯过招的时候,必然要十分卖力了。
但是俄罗斯人似乎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对抗关系,正如俄罗斯常驻英国官网上所说的那样:“俄英关系降至冰点以下,但我们无惧严寒”。
中国是古代足球的发源地,为何现代足球发源于英国?
最近有个观点:足球起源于中国,为何英格兰才是发源地。
对此,大蜀黍认为,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的是蹴鞠,但它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娱乐,英国人发明的足球是有规则的,所以他们才是世界现代足球的起源。
对于起源的说法,网友观点是:一个是欧洲的中国队,一个是亚洲的英格兰,但不管怎么样,英格兰确实把足球文化发扬光大。
首先,全世界顶尖球员都在英超踢球。2021欧洲杯,英超为欧洲杯贡献118名国脚,24强仅2队无英超球员,可见英超球员的竞争力。只有匈牙利和俄罗斯没有在英超效力的球员。匈牙利是足球弱国,没有英超球员可以理解,俄罗斯因为跟英格兰关系,没有英超效力球员也可以理解,总之抛开各种不可抗拒的元素,全欧洲最强的球员大部分在英超效力, 切尔西和曼城的球员,基本上都是各个国家里面的核心。所以英超是足球第一联赛,跟美国NBA是全世界第一篮球比赛一样。都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
其次,全球六大洲球员都有英超影子。在英超踢球的外籍球员,已经不是局限在欧洲、非洲、更是遍布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除了南极洲外,基本上英超你都可以见到全球各地的足球精英,而这些足球精英的背后,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粉丝群体,比如美国队长普利西奇所在切尔西,由于普利西奇存在,切尔西在美国人气是居高不下。
最后,英超商业价值秒杀任何一个国家的足球联赛,并引来全世界巨头来投资,其中代表有俄罗斯商人阿布投资的切尔西、美国商业投资曼联、利物浦,阿森纳、亚洲阿拉伯人投资的曼城。
如果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赢了英国,英国还能当五常之一吗?
先回答问题,如果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赢了英国,阿根廷仍然不能代替英国成为联合国的五常,而英国也不会因此被联合国从常任理事国的位置上赶下来!
当初北越把美国人从南越赶走,不也没有取代美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吗?
下面说理由:英国和阿根廷的这场战争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局部战争。战争中双方参战的兵力只有几万人,整场战争双方一共阵亡了904人。
在整个战争中,大英帝国还获得了盟友的支持。为了支持大英帝国打胜这场战争,法国人禁止第三方国家帮助阿根廷购买飞鱼导弹,并且当时法国在阿根廷拍有一支武器维修队,名义上是在帮助阿根廷人维修武器装备实际上实在为英国人收集情报。
(著名的飞鱼导弹,在马岛战争中曾经大放异彩,可惜法国人在冲突爆发后开始禁止这种导弹输送到阿根廷)
美国人也对英国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并且想尽办法限制阿根廷从国际社会上购买武器装备。
此外,欧洲大多数国家和英联邦国家都表示了对英国的支持。
阿根廷就比较惨了,只有周围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国家愿意对他提供支一些有限的支持。
所以,国际环境上来说阿根廷是被孤立的,即便上他取得了一些胜利,这种孤立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肯定会提供更多的帮助,并且在国际上持续打压阿根廷,所以阿根廷的国际地位不仅不会升高反而会降低!
阿根廷无法支持长期作战另外,阿根廷引爆马岛战争的原因是国内日益恶化的经济导致国内不稳定,所以需要引爆国内的民族主义,以对外战争的方式转嫁危机。
可惜,国内恶劣的经济环境让他在战争中难以持久有效的作战。
当时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600%,而工资的增长还不到20%,也就是说一年之内阿根廷人的购买能力就缩水了超过80%。致使国内对政府极为不满,失业率也高攀不下,阿根廷政府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英国知难而退而已,肯本没有能力也没有足够的意志把这场战争变成一个持久战或者变成一个大规模的战争。
英国比阿根廷更能支持一场持久战争再说英国,马岛战争结束之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伟大的英国,再一次伟大了起来!
她说这种话的原因很简单,马岛战争的胜利让大英帝国举国欢庆,点燃了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一点与阿根廷类似。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英国的国家力量要远强于阿根廷,英国有条件在战争失利后继续用兵。而且他的盟友美国和法国也会提供支援,所以战争继续下去失败的一定会是阿根廷。
从战斗力上看,英国军队也远超阿根廷军队,这场战争中,阿军陆军几乎没怎么打就投降了,可见其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是很差的。如果阿根廷继续增兵,英军最大的难题将是怎么安排这些俘虏。
(阿根廷战俘)
所以,这是一场英国肯定赢,阿根廷肯定输的战争。从世界范围看,也可以说是一场北方白人与阿根廷人的战争。
为什么林加德被一些人嘲笑?
林加德确实是曼联的一个“传奇球员”,虽然他实力真的不错,而且也很努力,但是随着状态下滑,在队中毫无建树,每每出现致命失误,帮助球队逆转不胜,但是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的出场,如果不知道的话,真的以为林加德是曼联主席的亲儿子。
我想曼联把他设定的模板是朴智星吧,因为林加德确实能跑,有很强的运动能力,但是确定十分明显,持球能力不稳定,偶有高光表现,但经常会把球带没,在中路缺乏创造能力,射门老是中框和射偏,为跑而跑,在后期基本上场都是看着两队在搏斗,持球之后让人看的心惊胆战,是一个非常“出色”球员
不过对于他的嘲笑,还是基于他在曼联这支话题性爆炸的球队,如果换了另外一支球队,在没有那么大压力的情况下,相信林加德可能会焕发第二春,但现在在曼联,随着年龄的增大,真的看不到他有什么可塑性和变强的希望。
6600万人的英国出兵占领了距离1万公里阿根廷的马岛,为啥没占领仅400万人的爱尔兰?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老牌殖民地大英帝国打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霸权主义思维模式,对发展中国家阿根廷主权国家马岛岛屿悍然侵略践踏国际法,阿根廷这个弱小国家武装力量怎么可以跟英国相比呢?根本不是一个等级,但是阿根廷虽然是一个弱小国家,面对老牌殖民地国,阿根廷弱小国家空军不输给老牌殖民地英国空军,阿根廷用进口法国战斗机装上导弹打沉了一艘英国一艘驱逐舰,虽然阿根廷打沉了英国一艘驱逐舰,但是军事武器和武装人员终就抵挡不住英国军事强国。阿根廷是主权国家无能为力守住马岛,最终被英国占领归属英国领土,实现证明,一个国家没有军事实力作后盾,要被大霸权主义小覇权主义国家所侵略占领主权国家领土,弱国没有外交,弱国要挨打。那么,老牌殖民地英国为什么不用武力来占领北爱尔兰呢?北爱尔兰只相当于英国这个国家的一个小小省份,只是英国一个少数民族而已,因此,英国殖民当局不会派武力去占领,英国殖民当局也要保持英国社会的稳定,出了一个爱尔兰国家共国采取军事武力干涉爱尔兰内政,英国这个国家要遭到大灾难,大动荡,社会混乱。所以说;英国殖当局要长久保持北爱尔兰社会稳定市场繁荣民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