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vs德国直播(法国vs德国直播视频)

2024-01-23 09:46:42 59 0

英国、法国、德国,三个国家哪个实力更厉害一点?

论经济实力,德国最实力强,否则也当不了欧盟的发动机。论军事实力,英国最强,虽然是个破落户,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做为二战前的世界第一大国,还是有点家底的。论国家政策独立性,法国最强。高卢雄鸡的特有性格,是欧洲最敢对美国说不的国家。如此,凭军事实力英法半斤对八两,都是核大国,德比不了。凭综合实力,德国是老大,英法比不了。

一战二战的历史中,德国两次攻打法国,为什么一败一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进行了数十年的军事竞赛,早已有准备,而且士气高涨,又有盟友的倾力帮助,所以最后赢了德国。

普法战争埋下的仇恨种子,法国民族内心对一雪前耻的渴望,决定了法国必须要在下一次战争中打赢德国。1871年,趾高气扬的德皇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这是对法国非常非常大的侮辱。这侮辱有多大,可以假想一下,日本假如在紫禁城宣布日本帝国成立,我们会怎么么想,法国当时承受的侮辱大概就是这么大。

面对如此打的深仇大恨,法国整个民族心中的整个民族主义情绪几乎是瞬间被点燃。这仇恨就像被法国憋了快五十年,终于在一战中全部的倾泻回德国人身上去了。当然光有仇恨,法国还不足以打败德国,但是这仇恨很快就变成了法国民族复仇的力量,直发泄到了法国的兵工厂上。

法国有准备的预谋 ,与德国的军备竞赛。法国在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了。但是却加足马力,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度还成为了世界科技中心。工业力量的增长,法国的军事家底更加的深厚。同时在绿水学派的影响下,法国没有主动的去大造海上力量,而是着重的发展陆军。意图非常的明显,法国准备和德军在陆上重新决战,报仇雪恨。挽回欧洲第一陆军的称号。法国陆军从1880年的543000人,到战前1914年的910000人,短短的三十四年时间,法国陆军的人数增长四十多万人。

这一人数超过了德军在1914年891000 的陆军人数(德军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这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一战爆发时,德军按照施里芬计划一路推进,想用速战速结的办法解决法军,没想到德军强大的机动力,却遭到了数以万计的法军集团军的阻挡,法军就像一个深深的泥潭,把德军死死的拖住了。而法军又是在本土作战,各方面的补给远远比德军容易。德军在无数次沟壕战阵地战之后,人海冲锋基本上把德军的战斗力消耗完了。

协约国的建立,快速反应的盟友,为法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萨拉热窝事件中之后,英法两国就快速的向德国宣战。同时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迅速的做出向法国派遣远征军的决定。(相比二战的“静作战”英国在一战对盟友的反应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在同年九月份进行的马恩河会战中,英国已经和法国组成联军在巴黎到边境一带阻击德军了在西线,俄国也派出了多个集团军进攻奥匈帝国和德国的边境,导致德国不得不调集大量的军队前往西线。

而在海上,德海军一直被英国海军压制,特别是日德兰海战之后,的德国的公海舰队一直躲在波罗的海的军港上不敢出击。在大西洋上英国的军队和物质源源不断地通过英吉利海峡向法国开来。这些都保证法国在战争初期可以抵挡住德国强大的攻势,最后在慢慢的消耗中战胜德国。

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法国对战争的狂热。一战时帝国主义与帝国主义的战争,当时的几乎整个欧洲都处在一个对战争的狂热状态中。法国人更是如此。一种民族主义的复仇情绪和帝国主义急于扩张的双重心理,表示在了法国人的身上。战争刚刚爆发,第二共产国际就解散了,法国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纷纷回到法国,声称要为国而战。全部法国国民几乎都想要战争,这和二战期间法国人的最初表现是不同的。

一战前的法国人很像二战前的德国人,全国都在叫嚣战争。整个法国民族都在渴望战争,法国瞬间变成了一个尚武的民族。这种战争情绪对法国打败德国会重要。法国甚至已经在巴黎做好了防御,准备保卫巴黎。而在二战的时候,法国在德军还没有到达巴黎的时候,就宣布巴黎称为不设防城市,放弃了巴黎,逃到了法国南部的建立维希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深受一战后遗症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上至政府,下到国民,普遍害怕战争。

经济大危机的重创,使得法国人颓废不振。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由于法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用来转嫁危机,和消化生产出来的过剩产能。法国在经济大危机中的损失,远远高过邻居英国。大危机之后的法国,经济下滑,全国有几百万的失业人群。而此时的政府却并没有拿出强有力的解决办法,在1933年,大危机结束的时候,法国的经济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就直接造成了法国的战争准备不住。

在1935年希特勒进军莱茵的时候,法国军队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去解决与希特勒的争端。在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大肆扩充军队的时候,法军却在裁员。法国在二战前。德国进攻波兰后,法国进行战争动员,连农民家里的马都要征为军用,而此时的德军多个装甲集团军,基本上完成了机械化。经济的下滑,还极大的打击了法国国内的士气,没有人再叫嚣战争,全部人都忙着为生存找一条活路。当时的德国,却在希特勒的军事扩张中获得了极高的经济增长。经济大危机对法国带来了非常大的伤害,摧毁了法国人再思想上对战争的准备。

一战的后遗症,法国不想再次把血流尽。一战的东线战争几乎都是再法国境内打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等多场大战,都对法国本土的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战的战争大多都是阵地战,开战前双方都要向对方的阵地上发射几十万的炮弹,然后再组织大规模的冲锋。往往一个炮弹落到阵地上,阵地就会被炸出一米多的大坑,被炸起的尘土几乎可以把人埋掉。同时因为是阵地战,双方往往会进行几个月的对峙,在这个时候,士兵们只能待在狭窄的坑道中,遇到大雨的时候,阵地上还会积满及腰的水。

不仅生存艰苦,双方冲锋时也非常的残酷。当时冲锋,双方士兵就会陷入人海的混战中,敌我胶着,双方就会拼刺刀。刚刚受完炮弹的洗礼,就要从泥潭从爬出来,去迎接冷兵器的搏杀。残酷的一战,给法国士兵留下了残酷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退役后这些战争创伤 也随之被带回了法国国内。所以面对德国的不断挑衅,法国选择了绥靖政策。这种一味退让的情绪蔓延再整个法国,所以战争来临的时候,法国也丧失了顽强抵抗的勇气。

希特勒攻打法国用了多久?

1940年春,希特勒指挥德军仅用6周时间打败英法联军,占领丹麦和挪威。

5月开始进攻法国,并相继攻下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6月4日,英军被迫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6月14日,巴黎沦陷,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了德法停战协定,法国投降. 1940.5---6.22

联合起来就能摆脱美国?为何说英法德联邦永远不可能成功实现?

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美国坚持美国优先战略,推行单边主义贸易政策,试图超越世界贸易组织之上,与全世界各国为敌,让美国的敌对国家愤怒让美国的盟友离心离德,让一切希望摆脱美国的国家都在暗下决心,寻找对策。

美国是全世界唯一的强大存在,唯一超级大国,占全世界GDP总量的几乎1/4之一,战略科学技术制高点,垄断着许多高新技术项目。美国政府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必然会做出响应的调整。

目前美国的GDP总量可以达到20.5万亿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达到17.3万亿美元,东北亚的经济总量也可以达到18万亿美元,如果世界总体实力互相抗衡,那么美国对世界的撬动就没有那么容易。但是欧洲各国力量分散不同意,东亚经济圈的建立遥遥无期。因为尽管大道理都知道只有团结起来对付美国,才可以摆脱美国的左右控制,才能制约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但是欧盟各国不能形成一体化进程,中东乱如牛毛,东北亚关系历经波折,所以所谓抗击美国的打压也是困难重重。

欧盟作为美国的盟友,作为美国的得力助手几乎很跟随美国的政策,亦步亦趋紧随其后。但是特朗普政府坚持美国优先战略的指导下,退出伊核协议,退出Tpp,退出《巴黎气候协议》,退出《中导条约》,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了联合国人权组织,不仅仅打压东方大国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叙利亚,而且也打压一切啊听话者,甚至多次对德国法国英国加征关税,弄得美国的最核心的五眼国家加拿大也心存芥蒂,尽管对英国特殊关系,但是心知肚明特朗普总统是何种人的欧盟领导者,提出了欧洲军建设问题,提出了法国德国联合议会问题, 拒绝增加北约军费问题,英国政府也一反常态地不响应美国组建“多国护航联盟”的号召,公然提出欧洲主导的“护航联盟”的倡议,获得欧洲六个国家的响应。

尽管欧洲有一体化的提议而且已经实施多年,但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英国三年来的脱欧实践就证明了英国与欧洲貌合神离。所以所为把英国、法国、德国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制国家的想法,不仅仅是幼稚可笑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一,欧盟不是团结一致的,而且出现了英国脱欧的思潮与行动,英国的行动也许欧盟格格不入。

第二,为了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法国德国荷兰主导的欧元区建设加快。但是作为欧洲大国的英国一致拒绝使用欧元代替英镑,使得欧元区面积始终不能扩大,妨害了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第三,法国提出欧洲军建设,德国响应。但是英国不仅仅扣留伊朗油轮,走到自己签署的《伊核协议》相反的道路上,显然是跟随美国步伐。而提出欧洲主导的“护航联盟”,与美国提出的“护航联盟”有区别,但是也有与欧洲军不是一个概念的问题,可以看到英国的实用主义之上的处世哲学。

第四,法国英国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如果合并成为一个国家,那么联合国一票否决权由两票变成一票,所以法国英国肯定不会答应。

第五,本机松散联合体对于各方有好处,但是在目前欧洲民粹主义抬头的当下,让英国法国德国自己放弃本民族的权力与利益,蓄意于虎口拔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同时,美国也不愿意他们实质上走近,构成对自己战略利益的挑战!

2018年,德国和法国的综合实力对比,谁更胜一筹?

法国和德国比综合国力,就好比越南和中国比,你说谁更强

在世界杯上,上次法国战胜德国是什么时间?

世界杯历史上两队交锋4次,德国队面对法国队3胜1负;在82年,86年,14年世界杯都是淘汰法国队,法国队唯一的一次胜利还是在遥远的1958年瑞典世界杯上;

82年世界杯半决赛法国常规时间内3:3战平联邦德国,加时点球4:5被联邦德国淘汰:

86年世界杯法国队四分之一决赛淘汰巴西,但半决赛中0:2不敌联邦德国;

14年世界杯中法国队杀入四分之一决赛,0:1不敌德国队;

58年世界杯半决赛中法国队2:5不敌巴西,与联邦德国进行三四名决赛,最终6:3战胜联邦德国,获得季军。

之前有种说法是意大利克德国,德国克法国。

7月5日凌晨,世界杯预测,法国VS德国0:0,、0:1,巴西VS哥伦比亚1:0 2:1 0:0?

法国VS德国

的比赛结果和你说的是一样的 你太厉害了

《凡尔赛条约》,法国为何要用1月18日羞辱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极大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彻底崩溃,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影响着战后的国际秩序。但对战败的德国来说,此时就像“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历时半年的巴黎和会,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而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法国成为了一战结束后的大赢家,不仅报了普法战争的仇,而且一举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但事实上,法国的安全形势比一战爆发前更加险恶。

《凡尔赛和约》,德国人对法国更加仇恨。

1918年,27个国家出席巴黎和会,商讨对一战战败国的处理,虽然对和会施加影响的有美、英、法、日、意五大国,但真正决定战后世界秩序的,只有美、英、法三国,其他的国家也只是听凭安排,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处置德国最严厉和坚决的,当属法国。自普法战争后一直生活在德国的阴影下,割地、赔款,被孤立了20年,受尽了屈辱;又付出了惨重代价赢得了战争,可谓是“新仇旧恨”。于是,法国不但极力主张对德国进行制裁,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羞辱。

一是,肢解德国。不仅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将大片的领土割让给波兰,特别是“但泽走廊”,硬是将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隔开,极大伤害了德国人的感情。这也是二战爆发首先从波兰开始的原因,因为这里面有着极大的民族情绪在其中。

二是,巨额赔款。法国的主导思想就是通过巨额赔款,从经济上彻底削弱德国,赔偿总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现在的13万亿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水平,德国需要“勒紧裤腰带”200年,才能还清。这分明就是“不让人活”的节奏。

更让德国接受不了的是,法国对德国人的羞辱。1月18日对德国人来说,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1701年的这一天普鲁士正式立国,48年后的这一天德意志帝国成立;而法国故意在这一天正式举行巴黎和会,无疑是对德国的刻意羞辱。

而且和会举行的地点选在凡尔赛宫的镜厅,正是威廉一世加冕称帝的地方。言外之意就是,法国就是要在德意志帝国诞生地对其进行审判,所谓的“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让德国人对《和约》的愤恨,全部转嫁到法国人身上。

对其他国家的处置,加重了各国对法国的仇恨。

1919年,《凡尔赛和约》苛刻的条文,在德国引发了反对《合约》的狂潮,他们不仅要承受精神上屈辱,还要承担巨额赔款。每一个民众把自己的不幸,经济不景气,全部归咎于“可恶的法国人”,而将魏玛共和国看作是卖国贼和叛徒。

随着东欧各国纷纷独立,奥匈帝国也随之崩溃,成为一个领土只有8.4万平方公里的奥地利。这些独立起来的小国,看似是对德国势力的瓦解,但事实是,英、法两国必须对这些小国承担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不过,协约国并没有放过这些新兴的小国,也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样承担战争赔偿。匈牙利损失了70%的领土,保加利亚、土耳其也被割地、要求战争赔偿。这种仇恨,致使他们在二战中继续成为德国的“跟班”,或者保持中立。

而作为战胜国的意大利,也十分仇恨英、法等国,这是为什么?原来,意大利在一战中的表现实在是糟糕透顶,不仅不能支援,反而成为英、法、美军队的累赘。说就不好听的,如果没有盟友的救援,意大利早就不存在了。

如今,居然厚着脸皮要求分割匈牙利的土地,自然遭到英、法、美三国的拒绝。但意大利依然死缠烂打,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彻底激怒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指责意大利不要太过分,否则原先的许诺也不做数。

被羞辱的意大利总理等人愤然回国,并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但其他各国根本就没有把他们当回事,继续召开会议。等了半个月,不见动静的意大利人急了,生怕错过机会,在没有被邀请的情况下,灰溜溜地自行回到巴黎,继续开会。

结果是,意大利所获最少,从此对英、法等国极为不满、怀恨在心,并成为二战中选择加入轴心国的主要原因。作为战后欧洲唯一的大国,法国不“善待”战败国,甚至是战胜国,让其在战后的与他国关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