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候意大利为什么从同盟国加入到协约国?
为什么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意大利人单独称为拉丁人?
拉丁民族原指古代定居意大利半岛中西部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欧洲大陆迁来的印欧人。使用印欧语系的拉丁语。现在泛指受拉丁语和罗马文化影响较深的操印欧语系语言的民族,如意大利人、法兰西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罗马尼亚人等。这些人种和罗马拉丁文化的渊源比较深,其语言文字当中还保留着大量的拉丁文痕迹,所以被称为拉丁文。像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这样的文字,都被认为是和上帝沟通的语言,因为圣经在中世纪的时候就是用拉丁文阅读的。这些拉丁人基本上集中在欧洲的南部,具有一些共性。简单来说,就是喜欢及时行乐,对劳动有时候有些嗤之以鼻;然后在性文化上比较开放,但是在思想潮流上又偏保守,是比较矛盾的存在。在人种上,这些拉丁人受到的的日照多,就不可能和北方白人一样是雪白的肤色,而是更偏向于棕褐色的那种颜色。乍看上去,大概和北非阿拉伯人的肤色还有点相像。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北方的白人欧洲人来说,这些拉丁人有点属于“他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人”。当然拉丁人自己也不是怎么在意。对他们来说,北方人也属于一种“他者”,拉丁文化脉络的延续根本也不在欧洲,而在南美洲。如果仔细观察南美洲,就会发现他们和正经欧洲人的生活方式相差更大。和白人比起来,拉丁人的肤色显然更深,也更加慵懒。当然有的人会解释这是由于天主教和新教的信仰有别。但这并不是重点,民族性的差异才是。宗教的影响,只能是后天的,而且绝不是决定性的。农业经济时代的生活资料易得性,才是这群人变得慵懒的主要原因。
意大利属于中欧吗?
意大利属于南欧。
欧洲的分区:
1、西欧。
狭义上指欧洲西部濒大西洋地区和附近岛屿,包括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摩纳哥。
因为西欧的国家全属于发达国家,通常也把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叫西欧,河流多注入大西洋。
2、中欧。
指波罗的海以南、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欧洲中部地区。包括德国、奥地利、瑞士、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列支敦士登。
3、南欧。
指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和附近岛屿,南面和东面临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西濒大西洋。
在我国,意大利、法兰西两个都是共和国,为啥往往简称时,一个叫意大利,一个叫法国?
这是个习惯问题。意大利是英文Italy的音译;法国是France,音译"法兰西";德国是Germany, 音译"德意志";英国是English,音译"英吉利",又称"联合王国" United Kingdom,或"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俄国是Russia,音译"俄罗斯"。这些昔日的欧洲列强,除了意大利很少简称"意国"外(国人过去也有称意国的,只是鲜见罢了),其他都保留了音译的第一个汉字,后面一律用"国"作后缀,以称为国名。我想,这完全是一种约定俗成吧。类似的习惯还有许多,比如,把"美利坚合众国"简称为"美国",而把它的邻居"墨西哥合众国"却称为"墨西哥"。日本( Japan)的全称是"日本国",但是习惯就称日本。大韩民国( Republic of Korea)是韩国的全称,以前习惯称"南韩",相对于"北韩"即北朝鲜( DPRK)而言。补充一下,世界上没有叫"英国"的国家,这完全是国人对"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或"大不列颠Great Britain"的误叫。为什么中国人会把"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称为英国呢?完全是与" English"这个词很有关系,与" England"这个词关系很小。因为,这两个词的词意是一样的,但语法意义不一样,English是形容词,England是名词。但是English作为名词时,有"英格兰人"或"英格兰语言"的意思。大约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大不列颠人对清政府发动了鸦片战争,从此中国民众对欧洲这个岛国就熟悉了。由于,这些到中国的不列颠人,大部分是英格兰人,加上英格兰人是大不列颠的统治者,中国人经常听这些高鼻梁,白皮肤,金发碧眼的洋鬼子自称是" English或Englishman",即英格兰人。久而久之,国人就把这些洋鬼子的国家叫"英国"了。所以,"英国"的叫法与"英格兰"这个词没有关系。假设,当时大不列颠是苏格兰Scotland占统治,到中国来的主要是苏格兰人Scottish,估计国人就会把现在的英国称为"苏国"了。另外,当时的国人根据"English"的音译,也把英格兰人叫成为英吉利人,把所谓的"英国"称为"英吉利"。
意大利不是欧洲列强吗?为什么连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都打不过?
意大利终究不是罗马帝国,这个国家就不适合打仗,菜鸡属性使然!
说实话,意大利也是挺惨的。众所周知,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国家们就开始了殖民政策,满世界的抢地盘儿。特别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列强还是不满足于自己国家的生产力和原材料,决定要侵略其他国家作为殖民地来供给自己国家的不足。
而这也有各先来后到啊,比如最开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后来的英法荷。意大利是属于比较靠后那一批,因为这个意大利在1870年才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之前都没空。同病相连的还有德意志。党其他国家在到处殖民的时候,她们还在忙着自己的统一事业。
可是这时候,好地方都被那些老牌列强们给占完了,搞得她们这些后起之秀很是不乐意,这才有了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意大利统一之后,便加入了殖民大军。非洲土地肥沃,隔得又近,自然是不能放过。但当时非洲没剩下多少地方了。法国占了西非,英国占了南非,最肥的刚果被比利时拿下,西属撒哈拉则被西班牙吞入腹中。
当时还剩下三个未被殖民的国家,分别是北非的埃及、西非的利比里亚和东非的埃塞俄比亚。
其中埃及有英国人罩着,他意大利惹不起,利比里亚太小了,意大利又看不上,那就只剩埃塞俄比亚了。
原本埃塞俄比亚在意大利的压力下,签署了买卖北部部分土地给意大利的协议《乌西亚利条约》,然而意大利并不满足于区区一小块北部地区。公然违约,打算把埃塞俄比亚整个国家纳入囊中,成意大利要成为埃塞俄比亚整个国家的保护者。
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自然是反对,于是意大利开起了第一次“意埃战争”!
这本来就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争,首先在兵力上,埃塞俄比亚是占据优势的,其参战人数达到了12万,意大利仅有2万左右。
其次在武器上,差距还真不大,虽然意大利这便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清一色的枪炮。但埃塞俄比亚当时因为周边的殖民环境,已经在着手打造热兵器军队。其大部分军队已经装备有火器。
所以这并不是一场打“土著”的战争!
再加上东非高原的黑人还真不是其他地方的黑人能比的,这个国家的人有着超强的毅力(怪不得长跑那么厉害)。
那意大利更没法儿打了!
结果信心满满,本以为可以顺利攻下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没想到却落了个惨败,损失严重收场。
最可笑的是双方的战损比:1.7万意大利军,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儿12万埃塞俄比亚军死伤也不过一万余。这意味着,埃塞俄比亚人意大利人达成了一比一的战损。这种战绩,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意大利彻底沦为了一个笑话。
可以想象,意大利的战斗力有多弱?怪不得俾斯麦说他们是:满嘴蛀牙又极大的胃口!
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曾评价:“他们带着满嘴蛀牙又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Italy had "poor teeth and such a large appetite)这是第一次“意埃战争”,那么第二次又是因何而起呢?
1922年,法西斯墨索里尼上台,这家伙是典型的好大喜功,眼高手低。他心很大,一上来就就想从西安当年罗马帝国的辉煌,将地中海变成意大利的内湖。所以,埃塞俄比亚这个仇是必须要报的。
于是,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发动第二次“意埃战争”,
这次总结了经验,意大利凭借先进的武器很快把落后的埃塞俄比亚给击溃战败,埃塞俄比亚国王被迫逃到了国外。
但是这仅仅是暂时的,埃塞俄比亚并没有放弃抵抗,战争也没有结束而且当时由于意大利参加了轴心国,成为世界公敌。所以紧接着便遭受到了来自盟军的打击。最终在1941年,意大利侵略军被埃塞俄比亚和盟军击败,埃塞俄比亚重获独立。
不得不说,这意大利是真的坑,这个国家就不适合打仗。希特勒当年遇到这种队友,岂有不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