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足球为什么怕意大利

2023-12-28 09:32:19 59 0

二战意大利是怎么给德军拖后腿的?

作为永远的战胜国意大利,他们总是沉醉在罗马帝国的辉煌中无法自拔。近年来,意大利和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已经成为被调侃的对象,甚至有人杜撰出许多段子进行讥讽。但是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真的像网友口中的“意呆利”,“通心粉”那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当然,作为轴心国之一的意大利在二战中的表现远远不及德国。但纵观意大利所有的表现,并非毫无亮点。

二战前意大利工业产值低

意大利在二战时期实力并不强悍,总体实力放在欧洲也并不出众,即使在意大利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加入之前也没有忙着备战。二战爆发之前,意大利的钢产量仅有德国的十分之一,石油仅有德国的七分之一,而煤仅有德国的四十二分之一。这样的一个二战主要参战国,总体实力甚至不如中国,想要它发挥出色的表现显然不可能。

当然,这不是意大利作战能力差的借口。但作为罗马帝国的直接继承者,意大利还是有很多军队保留了当年罗马男儿的热血,只是这些军队并非是在战场上起决定性因素的军种。

意大利没能发挥出空军的优势

二战时期,意大利空军实力十分优越,但因意大利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很多时候无法更好的配合意大利陆军。导致意大利引以为豪的空中精锐基本没发挥最大的作用。反而是早在二战前就应该逐步淘汰的骑兵为意大利挽回了一丝尊严。

1941年6月22日凌晨,当苏联还准备看“海狮计划”的好戏时,德国突然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550万人分三路对苏西线发动突袭,德国妄想故技重施,用闪电战的手法快速占领苏联西部军队,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击垮这个庞然大物,解除后顾之忧,这次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前期作战按照计划如约进行,显然,不仅震惊了苏联,更让世界各国大吃一惊,我想当时丘吉尔听到消息后肯定仰天大笑,狂抽三支雪茄。苏联在这次突袭中损失惨重,几乎被单方面压着打,显然德国低估了苏联人的意志,更低估了严寒对德军带来的伤害,或许德国忘了苏联好歹也是工业产值世界第二的国家。

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萨伏伊骑兵团

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之前,德国因好朋友意大利在希腊的惨败,不得不转头支援意大利,当德军占领希腊后,此时巴巴罗萨计划不得不北推迟,因此德军没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占领莫斯科,直接导致了苏德战争的失利。显然,德国又被好朋友坑了一笔。

总体上的坑不代表全局坑,在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的第四天,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跟随德军进入苏德战场,远征军中有一支拥有250年历史的意大利骑兵部队萨伏伊骑兵团,再现了当年罗马兵团的辉煌,8月24日伊斯布申斯克战斗中,这支骑兵团里的600余名骑兵从2000人的苏军背后发起猛攻,萨伏伊骑兵团以极其微小的伤亡瞬间击溃了苏军,消灭苏军两个营,击溃一个营,俘虏五百苏军。二战时期最后一次骑兵冲锋的完美胜利由意大利人完成,意大利总算多了一项吹嘘的资本。1942年12月中旬,意大利第8兵团在顿河区被苏军包围域布下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前锋部队都灵师在Arbuzov硬是用刺刀在强大的苏军包围圈中撕开突破口。

北非战线依然有亮点的意大利

除东线战场外,在北非意大利并非只是辅助沙漠之狐的隆美尔各种秀操作,例如当奥金莱克进行十字军战士战役时,意大利的阿里埃特装甲师先后两次在古比井地区成功阻击英军精锐第七装甲师,步兵、炮兵、装甲兵协同支援,成功守住了战略交通枢纽古比井,让英军刮目相看。当然,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意大利军队差强人意的表现和他们那位自大自傲的排长墨索里尼也有关系,墨索里尼谋政水平当之无愧的高,但军事指挥能力和东方大国的常校长相差无几,和他的半个徒弟希元首更是有天壤之别。

结语

总体来看意大利确实不算德国的好队友,但也绝不是毫无用处的猪队友。起码意大利在对德军的后勤保障上还是很卖力的,时不时的还能给德军带来一点小惊喜。

参考自《Few Returned:Twenty-Eight Days on the RussianFront,Winter 1942-1943》《决战斯大林格勒》斯蒂芬·沃尔么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能以一敌众?

这个问题让希特勒想骂人:

你才以一敌众,你全家都是以一敌众!

作为二战的策源地,纳粹德国一直以来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很多人看来,虽然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经过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实力也得到了极大增强,但德国也不应该太过高调,比如开辟三个战场三线作战,同时得罪了美苏英三巨头。要知道,即便德国再强,也一拳难敌三手,再加上德国实力本就不是太强,尤其是不如美国,所以在巨大的实力悬殊下。注定了德国开战必败,以一敌众更是必败无疑且死无葬身之地。

而作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虽然不是出色的军事家,但毕竟有着极其敏锐的战场嗅觉,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不可能不知道以一敌三的必败结果。

那么明知如此,为何希特勒还要如此冒险呢?难道是求死心切?当然不是,在静夜史看来,希特勒之所以选择以一敌三,根本原因在于纳粹德国的国情注定了不能等,所以希特勒很着急,所以只能“被动”地选择以一敌三。

按照希特勒的计划,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是1943年。但问题在于希特勒作为美国财团倾力扶持的代理人,在得到大资本家的一系列借款后,就面临着债务违约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大型工程,还是疯狂扩军,都不可能短期内收回投资,所以为了应对违约,希特勒除疯狂洗劫犹太人,就是通过发动战争的方式消灭债主,一了百了。

而纳粹德国崛起的同时,东部的苏联也在急速膨胀,尤其是1929年经济危机后,苏联因西方人员和资本的大佬流入而突飞猛进,一跃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而苏联作为共产主义国家,有着无产阶级革命向欧洲输出的勃勃野心,纳粹德国如果不先下手为强,迟早会成为苏联的盘中餐。

所以希特勒很着急,战争的时间也被大大提前。

当然,如果能用和平手段达到扩张目的,希特勒当然乐此不疲,比如德国在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下,兵不血刃吞并了奥地利,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收回了莱茵区,直到遇上了“不上道”的波兰。

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希特勒在闪击波兰前,与苏联在1939年8月23日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划分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随后德国在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二战爆发,紧接着苏联在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波兰被瓜分。而后,稳固东线的纳粹德国开始横扫西欧,法国投降,英国坚持抵抗。

俗话说“十年陆军,三十年空军,一百年海军”,短短数年虽然让纳粹德国陆军称雄欧洲,但却对浅浅的英吉利海峡无能为力,因为没有强大海军的支持,所以丘吉尔领导的英国能够生存下来并坚持抵抗,再加上希特勒又输掉了不列颠战役,所以英国最终幸存了下来。

而这,也注定了德国不得不两线作战,因为就在德国横扫西欧时,苏联也在加紧构筑东方战线,夺取了芬兰的贝萨拉、柴摩、卡累利阿地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地区,可以说苏德战争已然不可避免,德国想要夺得先机就必须先下手为强。

所以1941年6月22日,轴心国大军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彻底陷入两线作战困局。虽然英国并未登陆反攻,但开始支援苏联抗击德国,而且美英空军不断空袭德国本土,尤其是鲁尔区,令被牵制的德国难以全力侵苏。

而就在希特勒焦头烂额之时,日本和意大利两个猪队友接连传来好消息,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直接将美国拉入战争;意大利在北非被英国吊打,急需德国出手,于是希特勒派出了沙漠之狐隆美尔。

但隆美尔是个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一到北非就违背了希特勒要求稳住阵脚就可以的嘱托,一连打出几个小高潮,最终导致兵败阿拉曼,所以希特勒不得不分兵北非,德国最终形成了三线作战的困局。

可以说,德国不是能以一敌众,而是一系列内外因素最终促成了这个局面,而这样的局面也必然意味着万劫不复的失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意大利作为法西斯三强之一,军队战斗力为何远逊于德日两国?

兔哥回答: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的表现确实是缺乏斗志,和德日那种狂热形成鲜明对比,按理说都是人,怎么就不一样了呢?其实,意大利也是有过辉煌的历史的,罗马帝国曾经何等辉煌,不过辉煌过后是暗淡。曾经的辉煌印记虽然仍然遗落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过曾经的盛世辉煌也许是让意大利太疲惫了,厌倦了血雨腥风,意大利做为罗马帝国的开启之地,却保留下来了一丝浪漫色彩。自从走过罗马帝国的辉煌,意大利人民族主义激情几乎磨灭殆尽,他们喜欢过一种小农生活,小市民的日子,与世无争。意大利是一个内向的国度,不善于观察外部事物,也没有心情去参与,习惯了自由、散漫,也不注意时间观念,说简单点,就是没有什么野心,有一种懈怠的民风。二战时期虽然意大利也加入了轴心国,但那不过是墨索里尼鼓动的结果,从意大利人的民风和性格来说,他们更喜欢吃着面条,听着歌曲,穿着得体的去看美声唱法的歌剧。他们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去替别人打仗,他们喜欢与世无争,尽管被一时的激情所迷惑,但很快他们就会把并不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激情忘掉,所以,他们不是不打,而是根本就不想打。

德国和日本做为二战时期的另外两个轴心国,都是有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激情支撑,意大利缺乏这样的民族主义热情,没有这种理想,也就没有斗志。纳粹德国应该说是这种民族主义激情更具有历史的传承性,虽然它最后失败了。而日本则是另类的民族主义,这种所谓的民族主义具有一种土里土气的野性,少了些正统,多了些野蛮气息,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盲目的抗热。我们可以看出来,二战时期的日本更多的是一种匪气、狂热的激情,日本人的特点也是鬼里鬼气,从来都不直中取,而是曲中求,并且是通过阴谋诡计开始,战争时,偷袭是日本惯用手法,有很深的历史因素。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并没有做好准备,它们也不会做什么准备,被鼓动起来的热情簇拥着上了前线,到战场上它们的的热情就没了,它们并非不能打,乌克兰战场上同样俘虏十多万苏军,但只所以留下很多趣谈,归根结底还是从骨子里就对打仗不感兴趣。二战进行时意大利就退出了,而意大利抵抗组织和法西斯势力进行了殊死战斗,解放了大片国土,并逮捕了墨索里尼。只不过意大利摇摆的行为,轴心国的身份,以及不及美国,英国等国的作用,被淡化了抵抗组织的作用而已。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德国为何两次世界大战都打不过英国?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德国为何两次世界大战都打不过英国?

首先,德国海军实力不济。

英国是一个岛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想要打败英国,就必须登陆英伦三岛,而想要登陆英伦三岛就必须先击败英国海军,所以打败英国的先决条件是击败英国海军。

作为一个岛国,英国历来异常重视海军的建设。英国皇家海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是英国最古老的军种。先后与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等国争夺过海上霸权,并且从1692年拉和岬海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皇家海军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反观德国,1871年才完成统一,而到了1888年,德皇威廉二世继位,才逐步开始大力发展海军。而在这之前德国(包括前身普鲁士亡国以及各个德意志帮过)从未在海军上下过大力气。十年的陆军,百年的海军。与底蕴数百年的英国皇家海军相比,德国海军底蕴太薄了。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舰船技术方面都比不过英国皇家海军。而二战时,受《凡尔赛条约》的影响,德国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差距就更大了。

德国海军无法击败英国海军,德国自然没办法打败英国。

其次,英国拥有广袤的殖民地,战争潜力高于德国

英国虽然本土面积不大,但是却又有着广袤的海外殖民地(日不落帝国不是白叫的),英国可以从这些殖民地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德国本土资源匮乏,作为后起的强国,也没有赶上殖民地的瓜分(一战时,还有几篇没太多油水的殖民地;二战时,根本就没有)。虽然德国可以凭借一波疯狂扩军备战,使军事实力暂时超过英国。

但当英国动员起殖民地的力量后,获得海量资源的英国,可以很快拉起一支大军。而随着战争的推移,底蕴更加深厚的英国,实力还会越来越强,德国前期的优势被反超,只是时间问题。

其三,德国地理位置太差,导致德国四面都是敌人,无法全力对付英国

德国位于中欧,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可以说德国就是欧洲十字路口。优秀的地理位置,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德国在战略上处于被夹击的位置。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被东西夹攻,这极大的牵制了德国的力量,致使德国无法全力对付英国。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还有“关注”。

二战时的德国和意大利都是法西斯国家,为什么前者那么强,后者那么废物?

二战中的意大利人能不能打,不能只看军队,还要看看意大利的游击队。

二战中的意大利游击队,牵制了德军7个师的兵力,并迫使2个整编师缴械投降,直接导致了德军在热那亚、都灵和米兰一线的崩溃。活捉并绞死墨索里尼的恰恰也是意大利游击队。为什么游击队和正规军的表现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根本原因在于,为什么而战的问题。二战的德国人和日本人,被洗脑很彻底,陷入全民族的疯狂,完全忘记了什么是正义。而意大利人,则没有如此,为什么而战,为什么要入侵别的国家。出了能给法西斯带来利益之外,又能给意大利普通老百姓带来什么呢? 所以,意大利正规军在整个战场上出工不出力,战果自然就乏善可陈。可是与纳粹德国干起来则完全不同,意大利的苦难是德国人带来的,意大利人打起来毫不手软,于是就表现出了天壤之别的战斗力。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轴心国,为什么意大利最弱,甚至弱的一塌糊涂?

轴心国还有罗马尼亚等等不止三个,意大利也没有弱的一塌糊涂,只是意大利没有打仗的欲望而已

很多人说二战时意大利战斗力低是因为他们不想打,那他们开始为什么会加入法西斯阵营?

谢谢先生邀请!先生的问题简单,二战中的意大利什么样?想想二战中,国内穿黑色制服的警察就能理解意大利是怎么回事,二战中,国内穿黑色制服的人,国人管他们叫二狗子,二战中意大利和二狗子一个德性。

战争历史是让今人铭记历史,汲取教训的,西方世界白色人种往历史的纵深观看,其实就是十足的一锅煮不熟的杂粮饭,战争导致四分五裂,一色人种平地起狼烟,相互残害厮杀,所到之处残害原生土著人,整个西方就是一道大杂烩,像无根的浮萍,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把谁当回事,欺软怕硬是西方人的致命缺陷。谢谢!祝健康平安!

一战时意大利背盟,奥匈背叛,德国是如何从盟主变成孤家寡人的?

1914年“一战”爆发,双方分不别为“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但为同盟国之一的意大利却没有参加战争,反而在1915年背信弃义,参加了“协约国”。而奥匈帝国1918年11月3日投降。至此“同盟国”名不副实,德国从核心,变成了孤家寡人。

那么德国是如何从“同盟国”核心一步步变成孤家寡人的。主要就得从他那两个盟友开始说起了。

第一是意大利的背盟:

意大利背盟,主要是因为自己里子太弱,但又想对外扩张而造成的。1871年意大利才完成统一,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本身有很大的封建残余,阻碍着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农业落后,粮食要靠进口;重工业更不用说,远远落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大量民众外逃。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同,英,法,俄,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意大利海岸线长,经不住英国强大的海军攻击;和法国又有经济上的往来,和法国闹掰,意大利经济肯定会崩盘;意大利为了在非洲扩张,俄为了在黑海有更多的利益,双方也达成协议。

其实在战争开始前,这个“同盟”就不牢固,主要体现在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它们一直有领土争端,关系并不融洽,但德国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将他们拉到了一起。

1914年“一战”打响,这是意大利处于观战状态,但是德国在初期一路超神,意大利认为跟着德国干可以捞到不少好处。并且奥匈帝国承认将意大利之前的领土归还,和法国控制的突尼斯也给意大利。但这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意大利的要求,因此还提出要格里齐亚和里亚斯特市。但奥匈帝国并不买账,导致意大利十分恼火,转而向“协约国”靠拢。意大利向“协约国”靠拢,英法,当然是十分高兴,并承诺把奥匈帝国南部地区全送给意大利,并且给意大利提供了大量贷款和武器装备。

于是,在1915年5月,意大利队奥匈帝国宣战。意大利背盟。

第二奥匈帝国背叛:

奥匈帝国的背叛,主要有政治和经济两大原因,战争只不过是催化剂而已。奥匈帝国在政治上属于一个二元君主制国家,国内民族太多,并且民族间矛盾重重,形式复杂。经济上,奥匈帝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例如波西米亚富得流油,但南部则温饱都解决不了。所以富的地方一直试图独立。况且国内还有匈牙利这一大族的扇风点火。到“一战”后期,战局已经十分明显,“同盟国”不断在走下坡路,奥匈帝国国内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导致各民族独立倾向越来越来强。奥匈帝国自己都难保,最终在1918年11月3日投降。

奥匈帝国的投降,使德国从同盟的核心变成了孤家寡人。最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一战结束。

二战期间,德国是怎么看上意大利这样的盟友的?缺心眼吗?

回答:一个想要称霸世界的国家,当然想找几个盟友或者帮手,胜利了给他们点好处,失败了拉上垫背的,不至于让自己死的太难看。二战前德国就是属于这样的国家。现在的美国也是这样的国家。

一次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制定的凡尔赛条约给德国戴上了紧箍咒,削弱了德国的很多权利,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方面,德国根本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各个战胜国各怀鬼胎,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英国和法国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好的穿一条裤子,根本就不带德国和意大利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也没有把德国和意大利放在眼里。美国在一次大战中出了力,但受到英法两国的排挤,最后没有分到该得到的好处,心中愤愤不平,自己搞孤立主义去了。苏联革命刚刚成功,首先要稳定国内,也没有兴趣考虑欧洲那些破事。

德国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干掉法国,以打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然后再进行东征,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选择合适的盟友也是当务之急。

而意大利是法西斯主义的先驱,墨索里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权。德国的希特勒非常崇拜墨索里尼。鉴于意大利在一次大战中的不良表现,希特勒也没有指望意大利能够帮德国多少。只是希望战争开始后,意大利能够分担掉德国的一些压力。

还有一个原因,让德国和意大利走在一起。就是这两个国家都与法国有“世仇”。

法国曾经不止一次流露出要吞并意大利的想法,当年的拿破仑大军势不可挡,大有征服意大利之心,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才罢手。后来,在殖民地扩张的时候,新兴的意大利在非洲遭到法国扶持的非洲人击败,让意大利非常难堪。

直到现在,意大利外围的两个岛屿,还在法国手里。对于意大利来讲,法国是第一个必须要捶的国家。

而对于德国来讲,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为强悍的对手之一,德国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法国的牵制,再加上法国与英国建立了同盟关系,更是让德国倍受冷落和仇视。

所以说,德国和意大利对法国的仇恨值可以说是相当的满。

综上所述,意大利与德国有法西斯主义的共同价值观,有共同的仇恨对象,加上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关系,就促使德国和意大利形成了二战时期的盟友关系。这不是德国缺心眼,而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二战中最让德国畏惧的国家是哪些?

二战中纳粹德国横冲直撞,几乎毁灭了半个欧洲,算是打到生灵涂炭。吐槽机可以确定他们在战前没有畏惧任何国家,否则就不会选择开战,小胡子连美国都拿出来公开调侃的。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他们确实对一些国家开始惧怕,吐槽机试着数一数。

第三名——苏联

在巴巴罗萨行动之前纳粹对苏联毫不畏惧,那群斯拉夫蛮子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太过拙劣,希特勒确信那就是一扇腐朽的破门,随便踢一脚就会倒掉。事实证明门确实倒了,可是里面却冲了一堆T34坦克......

苏联的可怕在于拥有广袤领土带来的战略纵深,即使以德国的工业能力也无法抵消战线拉长带来的后勤压力,横行欧洲的闪电战在这里依然有效,但前进的越快,后勤的压力越大,直到有一天完全崩溃。

比战略纵深更可怕的是苏联人的抵抗意志,这是一群彻底的亡命之徒,西欧那套战争规则在他们面前完全无效。法国可以在伤亡不足百万的时候就因意志崩溃而投降,但苏联却能顶着千万级的伤亡反扑,这样的民族几乎不可能被征服。战争进行的最后,德军宁可突围向美军投降,也不肯被苏军俘虏,确实被打到丧胆了。

第二名——美国

同样是两线作战,纳粹德国彻底打崩了,而美国却酣畅淋漓的取得胜利。那是一个国力太过强大的国家,应付两线战争的情况居然还有余力在物资上支援其他盟军,而且全是大手笔的支援。

整个二战中美军打出了史诗级的工业战争,他们的装备永远是最好的,他们永远不用为后勤发愁,他们的生产能力甚至远远超过战争消耗。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面对美国大约只能感觉到绝望。

比工业能力更可怕的是美国的乐观精神,他们看起来没个正型的背后是从来不曾绝望,这种洋基佬的乐观支撑他们完成独立,支撑他们逐渐崛起,支撑他们打赢一战。偏激的纳粹其实更畏惧满怀希望的乐观。

第一名——意大利

好吧,我承认这个选项是在耍白烂,古语有云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整个二战中意大利完美的诠释了猪队友的概念。德国把法国快打亡国了他们参战,结果被投降前的法国糊了一脸。

德国要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他们去打希腊,话说那阵子希腊算比较倾向轴心国的,结果又被糊了一脸,希特勒只好临时抽调部队去救急,推迟了进攻苏联的时间。在北非又是这帮孙子打崩了,于是隆美尔又被派过去了......

其他什么干掉自己家空军元帅、怼沉自己家潜艇之类的都算是常规操作,吐槽机都不忍心提。更缺德的是一战这帮孙子倒戈,二战还是这帮孙子投降,回回坑了德国以后还能混上战胜国当,简直突破了无耻的极限。

超级提名——奥地利

奥地利最大的成功不是让所有人觉得贝多芬是他们的,而是让所有人相信希特勒是德国人。这帮大哥一直孜孜不倦的坑德国,每次都把德国坑得死去活来,到了今天居然还在不停的给德国挖坑。

还记得一战怎么打起来的吧?没错!奥匈帝国牵头!然后德棍就上了,再然后就挂了。二战输出了一个希特勒也就算了,战后还把所有臭屎全抹在德国身上,舔着老脸让德国赔钱。

到了2014年,人均GDP达到5.1万美元,世界排名第15的奥地利声称自己是一个穷国,把一堆难民送给了德国。顺便说一下,那年德国人均GDP是4.8万美元,世界排名第18位。人说奥虽三户,亡德必奥啊.....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