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班固,咏史班固翻译
一、班固其人
班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固出自名门望族,家族在文坛享有盛誉。其父班彪亦以撰写史书闻名。班固自幼聪慧好学,十几岁时便被父亲视为可成大器之才。尽管家境优渥,但他们并未沉溺于享乐。家中藏书丰富,为班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班固的《咏史》
《咏史》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该诗借用西汉文帝时缇萦上书的事迹,表达了对诸子不肖使自己受到牵累的哀伤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能够因圣主明君发动恻隐之心而获得宽宥的微茫期许。
1.原文解读
原文:“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北阙,阙下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此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汉文帝时期的缇萦上书事件,表达了对肉刑的批判和对孝文帝的赞誉。诗中“三王德弥薄”指的是西汉初年的三位皇帝,即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和汉景帝刘启。他们德行不高,却实行了肉刑。
孝文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殿御苑车骑服御无所增加。当百姓感到不便时,常放开禁令以利百姓。他曾想造一座报时辰的露台,召工匠预算,造价需百金。文帝说:“百金之台,非吾所宜。”于是取消了建造。
三、班固的文学成就
班固的《咏史》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这首诗在叙事上凝练,语言质朴,富有感染力。全诗中遣字用韵融入声韵理论,偶句押韵,一韵到底,全押平声。这种用韵方式为后人写古诗提供了借鉴。
四、班固的历史地位
班固在历史学上的地位尤为显著。他所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班固还撰写了《白虎通义》、《离***经注》等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和史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固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咏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